油品检测(监测)技术的现状与误区分析报告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时间:2021-12-22 01:16:58 点击:1267
油品检测(监测)技术的现状与误区
 
    国内的油品检测(监测)技术始终集中在铁谱分析或铁谱、光谱联合分析上,手段单一,过于强调磨损元素趋势变化分析和磨粒分析。近年来,大多数人的兴趣仍集中在研究和发现设备异常磨损的现象。许多研究的课题仍集中在发动机磨合规范、磨粒图象自动识别、基于油品检测的智能专家系统、及在线油品检测仪器的开发等。在这些领域里,研究课题重叠,热点集中。自1986年10月至2002年11月,全国先后召开了5届铁谱技术会议,其中1994年第四届会议与会人数最多,也是论文数量最多、水平最高的一次。也是从那时起,综合诊断的提法渐渐多起来。自1999年第五届会议之后,短短几年里,在相关的期刊杂志上发表的涉及基于油品检测的摩擦学系统诊断技术的论文开始增多。这时,提起油品检测,多数人已能够说出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理化分析、污染度测试、红外光谱分析、发射光谱分析、铁谱分析五个方面。详细读完这方面的论文后,给人的感觉是大多数论文的内容雷同,把五个方面按顺序罗列、描述,而对这五方面分析技术的正确理解和深入探讨及在检测实践中如何灵活巧妙的组合却显得十分缺乏,甚至有些论点是错误的。
      随着设备向大型、微型、高速、重载、自动化、成套化、多功能化、环境节能性方向发展,设备的维修成和停机损失也随之急剧增加,因此对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工业界将以实施状态检测为举措的视情维修提到了更为迫切的地位上。状态检测与视情维修可有效地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传统的设备维修方式是失效后修理和定期维修制,而先进的设备维修方式是对设备基于状态检测的预知性保养维修。
      油品检测(监测)的作用 
      设备的良好润滑状态可大大降低磨损失效,有效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停机损失。润滑油好比是设备的血液,定期抽检有代表性的在用油进行化验如同医生通过验血进行病情诊断,准确找出生病部位,查明病因,对症下药,使病人及早恢复健康。油品检测通过油品分析检测手段,最终目的是保证设备长期稳定处于最佳运行状态,预防和避免产生事故,特别是机损人亡的重大事故。
      值得指出的是,目前国内在油品检测方面存在一些认识及实践的误区:
     (1) 将油品检测简单地等同于油品质量常规检测;
     (2) 以铁谱或光、铁谱联用等较单一的手段取代油品状态检测系统的丰富内涵;
     (3) 仅限于对用油量大的设备采用油品检测手段;
     (4) 是对检测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重视不够,片面强调趋势分析和异常磨损分析,忽略常规分析和油质分析。
      实际上,油品检测并不是多种检测方法的简单组合。它是一门涉及到摩擦学领域内多学科的综合应用技术,是包括设备当前润滑与磨损状态二方面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其核心在于:根据检测对象的结构特征与检测目标,恰当的选用不同的检测方法,以最经济的方式(让用户花最少的检测费用)达到最佳的检测效果(用户获取到最大的经济效益)。油品检测也十分强调生产实践和经验的积累,丰富多彩的“临床”实践是积累经验、提高诊断准确性的唯一途径,也是保障油品检测取得最佳效果的重要基础。
     油品在线检测技术工业应用的展望
     (1) 商业化油品检测作为油液检测技术的工业应用的主要模式获得更广泛的认同。
     (2) 油品检测与振动检测、温度检测和腐蚀检测等联合应用,形成面向设备的综合性设备状态检测系统;油品在线监测、现场油品检测和非现场油品检测紧密配合,以获取最大价值。
     (3) 从大量的油品检测数据中提取设备或油品在真实使用条件下其结构、性能变化、衰退的知识,用于同类产品和下一代新产品的设计,推动“现代设计”思想的应用。
     (4) 油品检测、润滑和设备维修等方面的专家利用互联网协同工作为客户提供实时、多方位、持续的服务。
     (5) 更多的油品检测方法进入国际、国内标准化机构的标准目录。
     (6) 更多的油品检测实验室遵循“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要求” (ISO/IEC 17025),以提升自身的能力。
     (7) 油品检测在全面润滑管理和设备状态检测中的地位逐步提高。
油品检测(监测)技术的现状与误区
 
油品检测(监测)延伸阅读:油品检测(监测)技术的发展历程
 
      油品检测是近年国内摩擦学研究与发展最迅速的热点技术之一。它的突出特点在于应用、实践、时效性极强。同时它对掌握这门技术人员的“临床经验”的依赖性也极强。时至今日,国内油品检测技术的研究远远领先与它的工业应用。
      我国在油品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工业应用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铁谱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种设备工况检测和磨损分析的新技术。自80年代以来,它在我国引起了广泛的兴趣,铁谱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我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时至今日,中国无论是铁谱仪器的占有率还是工业应用的成果,均居国际领先地位。1986年10月在广州召开了第一届全国铁谱技术学术交流会。到1999年5月,在广州召开了第五届全国铁谱技术会议。在那次会议上,讨论了将铁谱技术委员会更名为油液检测委员会事宜,以适应与国际接轨的需要。2002年11月在上海召开了第六届全国油液检测技术会议。六届会议均有论文集出版,显示了我国在这一领域里取得的大量科研成果及该项技术工业应用的广泛性。
      我国油品检测技术的发展最初集中在铁谱分析技术的应用研究上。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是快速发展期。1979年世界各国拥有铁谱仪69台,美国占36台,我国零台;1983年世界各国拥有铁谱仪169台,美国占72台,我国占12台;而到1985年,我国铁谱仪,包括国内产品,已近100台,仪器总值为300~500万元。我国铁路、矿山、港口、冶金、石化、航运、电力、汽车制造等行业广泛铁谱分析技术,取得不少进展和成效。但当时也有不少单位在应用上碰到一些技术上的困难,仪器的使用率并不高,许多仪器处于闲置状态。其中的主要问题还是对铁谱分析的局限性认识不足,对它的适用工况、技术特点、应用范围、发展方向缺乏明确的认识。铁谱分析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对大尺寸颗粒分析的突出贡献上,这就决定了它最有效的应用是在异常磨损出现时,而相对于其它诊断手段而言,比较滞后。这也是国外铁谱技术十年里发展相对缓慢的主要原因。
      油品检测技术的发展与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体制的演变是紧密相关的。美国最早提出的预防性维修(Preventive Maintenance),简称PM,就建立在摩擦学基础上。20世纪50年代它又提出生产维修体制(Productive Maintenance),也简称为PM,则由四种具体维修方式构成,即,
        维修预防(Maintenance Prevention),简称为MP
        事后维修(Breakdown Maintenance),简称为BM
        改善维修(Corrective Maintenance),简称为CM
      预防维修(Preventive Maintenance),简称为PM
      维修方式变革涉及了设备可靠性与维修性设计的理念。
      20世纪60年代,日开始重视设备的可靠性、可维修性设计,追求的最高目标是无维修设计。到70年代提出了全员生产维修制(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简称TPM,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承认,并在许多国家的企业中得到推行,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TPM的最大特点是全效率、全系统和全员参加,它提出的高水平设备管理应追求的目标为: ⑴质量零缺陷  ⑵材料零库存 ⑶安全零事故 ⑷工作零差错 ⑸设备零故障
      随着设备向大型、微型、高速、重载、自动化、成套化、多功能化、环境节能性方向发展,20世纪70年代英国提出了“设备综合工程学”的概念。它突出的特点是:
      以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设备综合效率最高为目的;
       设备综合工程涉及工程技术、财务经济和组织管理三方面,技术是基础,管理是手段,经济是目的;
       强调研究的重点是可靠性与可维修性的设计上;
       用系统论观点对设备进行全寿命管理,设备管理立足于最根的预防;
       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费用的信息反馈。
      设备综合工程学对传统的设备管理观念冲击很大,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无论是美国、日、英国,其设备管理和维修制度的变革无不与摩擦学密切相关,油品检测手段的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1987年我国制定的《设备管理条理》充分体现了设备综合管理的思想与我国企业实践的结合。该条例在全国范围各行各业的广泛推行反过来又推进了我国油品检测技术工业应用的发展。
      由此可见,油品检测(监测)技术发展始终与设备的可靠性与维修性紧密相关,而它的研究又始终是建立在摩擦、磨损、润滑基础上。反之可见油液检测的多学科性、丰富性、实践性也是十分突出的。

如果您需要:,请联系我们。智火柴,国内知名油液监测系统提供商!